72886必赢网址-www.72886.com|首页(欢迎您)

72886必赢要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倾听历史回声】辛志玉:一位抗日女兵的国恨家仇

  • 时间:2015-08-30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编者按:

    9月3日,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将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对于72886必赢网址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辛志玉、郑鸣玉、袁杰、杨炜等九位老兵来说,是无比激动和难忘的日子。70多年前,尚是少年的他们就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和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一道,不怕牺牲,无畏暴行,与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为赶走日本侵略者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流尽最后一滴血。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九位老人对祖国的感情有增无减,拳拳赤子心,满腔爱国情。亲耳聆听他们的讲述,能深切地感受到历史原来离我们这么近,似乎能触摸到那个炮火连天、流离动荡的年月,看到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坚贞不屈、奋起抗争的历史画卷,听到四万万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发出的响彻大地的呐喊。在此,我们向参加过抗日斗争的英雄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左起:袁杰、郑鸣玉、辛志玉、杨炜)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辛志玉、袁杰、郑鸣玉、杨炜等四位老人抗战故事。他们当中最大的已经93岁,最小的也有89岁高龄了,但是他们身上流淌的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就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求真之心走近他们,倾听历史的声音,追寻过去对未来的昭示。只有不忘过去,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93岁的辛志玉,在接受采访的老人中年龄最长,虽然只比其他人大了几岁,但是大家遵照长幼有序和参加革命的先后顺序,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艰苦的岁月、出生入死的经历和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并未在辛志玉的脸上刻下沧桑和苦难的皱纹,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温暖慈祥的邻家奶奶。带着朴实而浓重的山东口音,辛志玉老人平静地开始了她的讲述。

加入地下联络站

1939年初,17岁的辛志玉从莱阳出嫁到海阳县(闻名全国、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地雷战”就是海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发明的伟大创举)婆家。婆家是村里的地下党联络站,为迷惑敌人,许多地下党员都带着窝头,挎着篮子,以走亲戚为名,来到辛志玉婆婆家,白天躲在地洞,晚上出来工作。辛志玉则负责给他们洗衣烧饭,不久以后,她也加入了地下党。

那时候,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仅要面对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家园被烧毁、亲人被杀害、东西被抢光的残酷景象,还要经受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烧杀抢掠。常常是“前面日本鬼子刚走,后面国民党就来”。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摩擦生事,配合日军行动,多次进犯我抗日根据地,许多地方被“伪化”,党组织遭到破坏,部队减员很大。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派到辛志玉所在村抓共产党,不仅抓人还抢东西,到一处抢一处,乡亲的衣服被子全被掠走了,最后抓走了辛志玉所在党支部的书记,并残忍地枪杀了他。

无惧日寇的暴行

说起日寇的暴行,辛志玉不能忘记发生在1942年的“马石山惨案”。1121日,拉网扫荡的两万多日军进入海阳县,利用飞机、大炮、机关枪等武器对赶往马石山逃难的、手无寸铁的乡亲进行大屠杀,无辜的乡亲被射杀死亡近400人,我军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整班、整排、整连地牺牲,仅1123日那一夜,胶东军各团就牺牲了400多人。这就是有名的“马石山惨案”。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但没有吓到中国人民,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侵略者的决心!辛志玉说:“不论是春季大扫荡还是冬季大扫荡,每次扫荡都会持续一个月,我们的工作就是组织群众进行疏散躲避,保障群众的人身安全,经常是躲到地洞里和大山里。”作为一名地下党员,为了应对日本侵略者和国名党反动派的抓捕,并顺利开展地下工作,辛志玉曾多次辗转各地逃亡,有时也会躲入百姓家中,“扮别人家的女儿或者媳妇是常有的事。”抗战期间,辛志玉还在当地妇女救国抗日会担任会长,虽然没有随身配枪,但她在参加战斗时却丝毫不逊于男兵,她回忆说:“在一次战斗中,我们妇女带着手榴弹从山上往下冲锋,边跑边扔,还要躲过敌人的枪林弹雨,根本没想害怕这回事,就想着早点赶走日本鬼子,我们还回去种地过安稳日子。”

为国捐躯在所不惜

然而,这样再平常不过的愿望对于无数个像辛志玉一样的中国百姓来说,是那么的困难重重。令辛志玉记忆最深的是1942年她刚生产后的一次大扫荡,她将村里的老百姓组织好躲入地洞后,就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带着仅剩下的干粮进了大山,“万一孩子哭了就会连累到大家,所以我就选择去山里躲着,兴许也能躲过鬼子的扫荡,当时天寒地冻,干粮少,有时就挖野菜根吃,腿上就穿了两条裤子,我就脱了一条厚的把孩子裹着,因为她当时已经感冒了,就这样熬了一个月。”

辛志玉在战争中接连失去了三个亲人。大扫荡结束后,女儿因缺少营养久病不起,不久之后就永远离开了她。辛志玉的婆家不仅是地下联络站,还是一个革命之家,一家人都投身革命,爱人的弟弟早在1939年参军,1940年不幸牺牲,爱人也在渡江战役中英勇牺牲,那时大女儿还没有出生。1947年,辛志玉调入部队,担任山东新四军一中队五十八师休养连的指导员,一直密切联系群众,开展群众工作。1952年转业来到安徽,任当涂县妇联主任,1962年来到皖南大学(72886必赢网址前身)附属幼儿园担任主任、园长直至1983年离休。

讲述中,辛志玉老人平静而坚强,不时停下来沉思,也许是在回想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回想那与敌人殊死抗争的战友,回想自己逝去的一个个亲人……如今,她那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得以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跨过大半个世纪的新中国日益强盛,不再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辛志玉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幸福,她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党委宣传部 袁黎平 校记者团 徐炜红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