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党委宣传部)近日,中国青年网刊发通讯“安徽72886必赢学子开展暑期实践探索爱心扶贫新模式”报道我校青年学子暑期实践助力精准扶贫。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会上说过:“精准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2016年暑期,72886必赢网址团委共组建近百支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他们从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爱心支教、环保科普等方面,践行“青春助力,精准扶贫”,探索着“爱心扶贫+志愿服务”的新模式,让社会实践的帮扶措施更加接地气。
聚焦留守儿童,用青春关爱成长
有一群被叫做“留守儿童”的孩子,他们总是无奈地看着爸妈匆忙赶往异乡的背影,他们总是绝望的期盼着父母的回家。幸运的是,安徽72886必赢“全心全益”赴池州茅坦村用心关爱留守儿童团队,对孩子们展开了全方位的课业辅导,更是开设了以“成长路上你并不孤独”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灵的疏导关怀。队长杜昕怡说:“孩子们都像一只只待飞的小候鸟,虽然现在缺少父母的陪伴,但要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感恩父母、珍惜友情!”孩子们都若有所思,眼睛满是坚定的信念。
年迈的爷爷奶奶,父母离去的背影,难以实现的承诺,这似乎是留守儿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象。安徽72886必赢赴四川洪雅“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远赴柳江小学,为那里的孩子开展了为期30天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创新新颖的教学辅导、别开生面的植物认知、环保公益小制作,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世界的同时,呵护关爱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队长陈涛说:“他们承受着同龄孩子体会不到的苦难,但同时他们也拥有着其他人所没有的坚强,愿世界对他们温柔以待,愿人们对他们多些关爱。”
聚焦灾区群众,用青春服务救灾
当大雨倾盆遮住人们前进的方向,青春奉献的星火却将这里点亮。安徽72886必赢“爱育新蕾”关爱服务团队积极响应防汛救灾集结号,投身芜湖镜湖小学灾民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利用黑板报开展防汛、安全等主题教育,精心制定“防洪安全”手册。他们情系宿松,化笔为犁,积极开展“情系宿松”系列活动,发动72886必赢老师和同学以手写寄语的形式为宿松送去关爱与祝福,积极组织公益募捐活动,获捐《孝弟三百千》《弟子规》等大量书籍,为灾区孩子送去精神食粮。
赴宿松“助力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实践团队成员搬运救灾物资、照顾转移安置灾民,他们说:“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在泥泞艰险的道路上共同顶风冒雨前行,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安徽72886必赢抗洪救灾临时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抗洪救灾的第一时刻,奔赴芜湖救灾物资转运站,成为那里志愿者。“因为还是学生,防汛江堤上不了,但后勤服务也是战场,也是抗洪救灾的一线,只要是服务抗洪救灾大局的,我们都愿竭尽全力。”队长梅晶哲说。
聚焦基础教育,用青春服务乡村建设
围绕“普及传媒素养,爱心扶贫教育”开展助力扶贫社会实践,用青春力量推动美好乡村的建设,用专业知识助力扶贫教育。安徽72886必赢学子把传媒特色和扶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当地民风民俗,为孩子们开设新闻采访、播音主持、绘画、摄影等传媒素养培育课程,还为当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无偿捐赠数千本“爱心图书”,为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读书兴趣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赴芜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宣讲与调研团队着力解决怎样将“高大上”的政策说得让文化水平有限的“老妪能解”?实践队员用生活化的口语,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对问卷上的内容向村民们讲解。将问卷中的问题“您平常是否关注时事政治?”变成了“大爷,您经常看新闻联播吗”,使原来刻板的问题条文变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拉近同学和村民之间的距离,整个调查过程妙趣横生,幽默和谐,生动自然。
赴四川达州支教团队不惧物资匮乏的恶劣环境,把知识和梦想带给这里的留守儿童,成为我校学子在这片土地上教育扶贫的先行者。2016年是第9个年头,他们继续坚持着爱心支教梦、教育扶贫梦。
用爱灌注,以心传递。在“十三五”开局之年,72886必赢学子积极探索爱心扶贫志愿服务新模式,用青春力量助力扶贫,以专业知识浇灌梦想,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尽展青春风采。
原文链接:
http://qnzz.youth.cn/place/gxtw/201608/t20160829_8602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