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 专家教授应“挺身而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校地之间。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久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合力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表现为大学生有强烈爱国情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但是也要看到,由于教育环境复杂多变、一些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教育理论脱离现实、教育形式缺乏新意,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尽如人意。如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迷茫、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共性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存在逆反心理,对专职政工人员敬而远之,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新时期,世情、国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肩负起历史重任,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合力,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牢固树立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教育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其中,专家教授应该主动“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加入全员育人的队伍,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发挥专家教授育人优势
众所周知,一个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广泛、深刻、持久。与专职政工队伍、思政课专业教师相比,专家教授有其天然的育人优势。
一是发挥知识优势和人格优势,学生感觉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实践证明,由不同的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专家教授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人生阅历,容易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阐述的道理,最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
二是发挥亲近优势和时空优势,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家教授可以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与学生进行广泛接触,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会伴随着学习过程流露出来。同时,对于专家教授,学生会因为崇敬而对其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如他们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结合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说服教育,往往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排除思想障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利用经验优势和政治优势进行现身说法,影响和教育学生。专家教授不乏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他们熟悉教学环节和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言行举止,去引导、教育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这些教育方式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仅是一个口号,更要落实为可见、可用、可学的举措和行动。专家教授们要充分发挥助推器的作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建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做法有三。
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而行”不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道德灌输和说教,而是要从明确的教学目的出发,善于挖掘隐藏在各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内容,发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的正确指导作用。因此,利用好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文史哲专业的教授可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伟人先贤们自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感染、熏陶、培养学生产生爱国之情。理工科专家可通过某一技术的应用变迁,折射出新中国历经的艰难险阻,号召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除了专业课,专家教授也可以通过开设通识课来培养、训练大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的能力和责任。
二是要在生活情境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专家教授因“德高望重”而对学生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言一行、一个观点、一条评论均有可能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朴素平凡的生活情境,更有助于专家教授用博学、品格、人格的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比如,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其解决学业上的困惑;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帮助疏导他们心里的烦忧;热心参与学生活动,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一方面有助于融洽师生感情,另一方面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可亲可信。
三是要在校园文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专家教授们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关注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抓住第一课堂之外的育人阵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参与度最广的活动形式,专家教授的加入可以向学生传授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学术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专家教授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和系列报告会,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关注民生现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专家教授参与社会实践,既可以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业性指导,同时又能将所学知识奉献社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校之本,也事关国家的强盛发达。专家教授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理应主动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以引导更多的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本文作者系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庄华峰,学生工作处干部汪婕)

原文阅读地址:
中国社会科学报:
http://ex.cssn.cn/gd/gd_rwhd/gd_gdxc_1652/201706/t20170602_3537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