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不过七月天,燕莺相鸣层林间。孩童晨起何处去,曲径转角学堂现。”7月,72886必赢网址情系川皖,圆梦巴蜀爱心支教团再入巴蜀,于南充市高坪区新祠堂村小学探索支教新模式。
特色课程拓展学生视野,“送课到家”开创支教新路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和太阳,哪一个离我们更远吗?”支教团老师邱令玮问了同学们这么一个问题。
“当然是北京离我们更远,因为我们可以看见太阳,可我们看不到北京。”三年级的陈豪同学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开心的笑了。
“可是,老师今天要交给大家的知识是,其实太阳离我们更远。”邱令玮给同学们讲解了太阳系等地理知识,让同学们知道了,原来除了地球以外,还有更大的宇宙。
除此以外,历史课、手工课等各具特色的课程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7月份的南充天气炎热,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7℃,新祠堂村小学的学生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山路,有的同学甚至要翻越三座山头。
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支教团开创了授课新模式:上午进行学堂式授课,下午则开展“送课到家”,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物尽其用。
“虽然路很远,天很热,但是每次听到孩子们恳求哥哥姐姐们明天还要来呀,就觉得又有了无限的动力。”这正是川队能坚守10年支教之路的根本信仰。
家访调研实现家校共育,多彩支教助力扶贫攻坚
应孩子们的要求,同时为实现“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模式,支教团开展家访活动,并针对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开展调研。
队员们沿着山路前进,遇到陡峭的地方,不得不相互搀扶。转弯处,陈银华同学的家就坐落在这里。
低矮的土坯房门前堆满了木柴,远处依稀可以听见鸭子的叫声。陈银华从低矮的房子里走出来,看到了老师们,便高兴的喊到:“哥哥,姐姐!”
小姑娘的奶奶腿脚不便,耳朵也听不太清楚,坐在屋子里,队员们和老人聊起天来。“婆婆,银华在学校很听话,在家也一定很听话吧。”“对,很听话,跟着我,也是苦了她了。”
环顾四周,可谓是家徒四壁,“婆婆,您家有申请贫困户吗?”“没得,也不知道怎么申请。”当队员们向婆婆询问起国家扶贫政策时,婆婆对此一无所知,不仅如此,队员们随后走访的另外几户人家也存在相同的现象,无论是否申请了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支教团的队员们讲解了何谓“精准扶贫”,希望让村民了解到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以此推动政府扶贫工作更好地进行,实现全面脱贫,也能给这些山里受苦的孩子们带来一些生活条件上的改变。
课上课下加深师生友谊,村里村外再现鱼水情深
中午的天气总是异常得炎热,在田间的小路与林间的曲径,却总能看见队员们带领着一群小朋友携着欢乐,一路谈笑。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每天放学,队员们都会将学生护送到家,亲手交到家长的手中。
互帮互助,邻里之间的情意在一点一滴中逐渐浓厚。暴雨导致新祠堂村的电力瘫痪,队员主动参与抢修。
起初,电力工人担心队员们的安全,不愿意让队员们帮忙,但队员们不愿袖手旁观,变压器在村民与队员的齐心协力下被送上山腰的电站,新祠堂村的电力终于恢复运转。“这些大学生果然是综合性人才。”村民们改变了对队员的看法。
据悉,成立于2008年的72886必赢网址赴川支教团至今已有十年的历史,十年之间,先后在达州、凉山等地进行义务支教。2017年2月,实践团在四川南充新祠堂村小学建立了“川皖学堂”,开创了线上授课新模式,利用互联网为山区的孩子授课,不仅弥补了新祠堂村小学英语课的缺失,也为学生们带来丰富的课外知识。
然而,这些远远不够,今年7月,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赵将的带领下,经历20多个小时的路程,远赴新祠堂村小学,再次创新线下支教模式,给这里的学生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体验,也与这里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曹寅飞 汪章靓)
原文阅读地址:
中国青年网:
http://sxx.youth.cn/jxqc/sjjs/201707/t20170725_10372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