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学院)12月11日,教育部对外印发《关于颁发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正式公布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文学院胡传志教授的《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和已故余恕诚先生的《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双方榜上有名,分别荣获著作类三等奖。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和《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都是作者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打磨而成的。这两部著作于2012、2013年先后由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他们立足学术前沿,以基础问题为主攻方向,在创新方法、理论探讨、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之前,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已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余恕诚《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荣获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此次,两部成果同时获奖,真实反映了近年来我院的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同时说明了文学院科研工作的有效传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据悉,本届评奖经严格组织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908项,内容涉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25个学科及1个交叉学科,其中中国文学学科一等奖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4项,成果普及奖2项。评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奖项自1995年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共有4128项优秀成果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