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一天,文学院副教授芮瑞照例在给同学们讲授《写作理论与训练》课程。细心的同学早就发现了,这次的课堂与平日里有一些不同,教室里多了几位年纪稍长的“同学”,他们神态庄重,目光炯炯,不时点头在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不过这并不影响讲台上的芮瑞,她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了写作环节中的炼意以及如何组织材料等问题,她化零碎为整体的教学理念不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还收获了教务处副处长黄亮、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及校、院督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校本科教学督导团听取芮瑞老师示范课)
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团一直致力于专家型督导队伍建设,对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由曽任院长、教学副院长、教授、省、校级教学名师等人组成的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经常性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来到课堂教学一线,与院系交流,与师生交心,切实在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教学督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八届校本科教学督导团举行授聘仪式)
“做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经历了多次“推门堂”的教科院青年教师张志华面对督导团的随机听课,应对自如。在这节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内容的课堂中,打破了常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围绕教学目标主题认真准备案例和相关内容,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导团副团长王守恒等在这一场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进程结束之后,高度评价了张志华培养学生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对于其原汁原味的案例式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并不是站到教师的对立面,每一个教师都有其教学特长,因此我们督导团的工作旨在树立标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对教师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其改进、提升。”谈起督导理念,督导团的“三朝元老”
方宾
教授如是说。他将督导团的工作理念概括为“两为”、“两尊重”,即以人为本,弘扬为主;尊重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在此基础上,第七届督导团又在创建国内一流本科教学的指导思想下拓展理念:开阔眼界,务实督导。谈起务实督导,方宾说:“我们是年纪稍长的一群人,做事就应该踏踏实实,耐下性子为师生多做一些实事。”督导团在长期的督导工作中,不断摸索,敢于创新,逐步形成了适合校情、较富特色的督导理念,并且被督导团全体成员广泛认同并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督导实践中。
“研制标准,增强教学督导的规范性”
方宾介绍:“十二五”期间,督导团共组织听课1524节,平均每人每学期听课近30节。在这样高强度的听课量中,督导团并没有因此降低对于听课的规范要求。“集中听课是我们每学期一定会安排的工作,学生评教分数满意度不高的教师,我们去听一听他的课,帮助其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新进的青年教师,我们去听一听他的课,帮助其把握高校教学规律,促其尽快成长;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等,我们开展多方位的分散听课;在第八届校督导团授聘会上,副校长朱家存提出 ‘以导为主,加大力度’的要求,为此,我们加大了随机听课力度,不定人不定时间,做到随堂听课,这样才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介绍起督导团的听课类别,方宾如数家珍。理论课有理论课的上法,实验课有实验课的教法,术课有术课的教学特点,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别,督导团花了前后四年的时间,编制、修订、研讨、实践、反思、再修订,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标准对优秀、良好、合格等教学状态做出简洁、可操作的描述,这样既体现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为教师在参照标准找到自身教学水准的基础上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校本科教学督导团专题调研美术学专业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
在深入课堂教学一线的同时,督导团成员还围绕人才培养、本科教学、专业建设、考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深度调研,每年设定不同主题,拟定统一的调研提纲,听取学院介绍,与师生座谈,实地考察,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专访10余场、调研30余次。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督导团定期编发的《督导简报》为督导工作的有序开展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构建了有效的督导信息传递机制。
“督导成绩用数据说话”
王守恒在谈到“督导也是一种服务”时解释道:“近年来,我们的督导重心由过去的‘督导并重’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以督为辅’,这个转变实际上对督导团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和督导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目标的达成,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合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丰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行动,教学督导工作卓有成效:教效趋好,教序井然,教质提升。翻开近五年《课堂教学学生测评统计表》,有心人会发现学生评教中低于80分的人数从2011年上学期的93人,到2015年下半年的25人,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的上升,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加强,其中与督导团的帮助和指导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从海归人才到教学骨干的化材学院教授王海燕,从心理学博士到教学优良的教科院教师周佳树,从教学能手到教学高手的物理学院教授王大理,都得到过督导团老师的悉心指导。督导团始终将促进校青年教师成长作为工作重点,不遗余力地关注和培养学校未来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作为青年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督导对我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去年我参加了全国青年教72886必赢奖赛,从省内初赛,到山东复赛,校督导团的
黄时中
老师一路相伴,精心指导,我能取得华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里面包含了
黄
老师的辛勤付出。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督导团的无私帮助。”王大理谈到教学督导团时总是充满着感激与敬佩。
正如王大理所说,“教学督导老师们始终能让我感受到他们对青年教师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关爱。他们总是用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同时给予我鼓励,帮助我树立起信心,使我从最初对课堂教学的焦虑不安到今天的从容自信”。
听课反馈凸显主题,专访调研展示主线,学习研标力保质量,务实督导见精神,严谨助推出成效。教学督导们用他们辛勤和执着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智慧和严谨为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而默默奉献。(校记者团 张文怡 江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