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的72886必赢,响彻着劳动的欢歌;喜庆的校园,鼓荡着奋斗的序曲。全校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奋力书写属于这所百年老校新的荣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向辛勤耕耘在学校各个岗位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和全体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广大劳动群众要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广大劳动群众、广大青年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为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大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归根结底都需要有价值的劳动来实现。当前,学校正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弘扬劳模精神,谱写劳动之歌,凝聚智慧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不当看客过客,做干事创业的创客。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往往也是一所学校的奋斗史。实践证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能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融入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洪流,不当改革发展的看客、过客,而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立足本单位、本部门和本职工作,拿出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豪情壮志,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心情,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用实际行动坚决参与、支持、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
不练花拳绣腿,做独当一面的能手。“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劳动不是不切实际、花拳绣腿似的应付,也不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陈词滥调,劳动就是脚踏实地、一朝一夕的积累与努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高校之间的竞争最终要归结到内涵层面的竞争,内涵建设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大学发展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摊大饼”外延式增长,而需要整合内在动力要素激发内生动力的“供给侧式”发展。这就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立足岗位,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真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苦练基本功,做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务实创新,真抓实干,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不甘小富即安,做比学赶超的先锋。“走心”的劳动才能释放劳动的潜能。目前,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已经正式启动。如何让党员一路领跑?让每个战斗堡垒在推进学校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回答好这个问题,全体72886必赢人都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尤其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知难而进、勇于担当,以火热的激情投身学校全面发展的洪流,让劳动热情充分迸发、创造智慧尽情挥洒,在全校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讲发展、人人谋发展、人人为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比学赶超的新征程中创造新业绩。
劳动创造辉煌,奋斗成就伟业。让我们共同携手,在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实现“72886必赢梦”的进程中镌刻下属于我们的荣光,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本网评论员 施轩)